找到相关内容133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敦煌北朝时期法华信仰中的无量寿佛信仰

    出自《法华经·化城喻品》中由十六位王子得道成佛后的十六佛名号,表明法华信仰也是这二窟表现的思想主题之一。颜娟英先生认为多宝佛出现在这里,是为了说明《法华经》倡导的佛“累劫不灭”的思想。而值得注意的是,...是成佛之道的观念。”[2]此佛所居佛土即为无量寿净土,或阿弥陀净土,亦或西方净土。众生往生此佛国土, 亦可得不退转之位。无量寿净土思想在东汉时期既已传入中国,但从僧史记载来看,中国僧人往生西方净土的...

    张元林 张志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1155262.html
  • 禅宗与文艺美

    时候能得道成佛。只要悟得自心清净佛性,即使不削发入寺,斋戒焚香也能无往不适,随缘任运。任何时候,飘泊到天涯任何一处,也能适性自由,欣然愉悦。  我们从这首诗的字面背后,感受到了“世尊拈花,迦叶微笑”内含...年,而是喻其长期求道、坚持不懈的精神。黄庭坚说“从此春风春雨后,乱随游水到天涯”则是说,顿悟得道后,不必再见桃花,即使到天涯海角都是沉浸在禅道境界中了。  黄庭坚常用禅宗顿悟净心,寻求澄澈自由的境界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5357393.html
  • 苏轼诗与《维摩经》

    对“宴坐”的多重诠释,维摩诘表达了无需出家打座亦可修佛乃至得道成佛的居士思想。色与空也是佛教的重要概念,佛经多所论说。如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: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(14)《...

    梁银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0161478.html
  • 略论惠能对儒家报恩思想的吸收发展之因果

    :“总须依偈修行,见取自性,直成佛道。”其结果是:“时刺史官僚,在会善男信女,各得开悟,信受奉行。”可见,惠能所指示的成佛之道,是完全反以往中国的印式佛教的教条而行,倡导只要按照中国平常人的心来行事,保持和儒家传统相同的恩、义、让、忍的伦理道德,就可以到达以往人们一直以为是远在天边,而实际上是近在目前的“西天”。而惠能本身,就是以一个行者居士身份,实践上述全新的南禅宗的佛学理论,顿悟得道成佛的。...

    谭世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5565677.html
  • 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

    对象即有分别心,悟道在心之自觉;悟道既在自觉,自不能是不自觉的,如为不自觉,既是“无明”,故“不知是无记”。  禅宗的大师们不仅认为文字不必要,就是语言对得道成佛也是无益的。语言并不能使人了解佛法,有...既不要念经,也不要持戒,没有什么仪式需要遵守,更不要去礼拜什么偶像,甚至连出家也成为没有必要的了,成佛达到涅槃境界只能靠自己一心的觉悟,即所谓“一念觉,即佛;一念迷,即众生。”这就是说,人成佛达到超越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2565745.html
  • 论西藏佛塔的起源及其结构和类型

    曲曲丹”,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获得大彻大悟,得道成佛而仿照摩揭院尼连畔的玛格达佛塔建造的;“转法轮塔”,藏语“扎西果莽曲丹”,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初转法轮(第一次讲经),宣讲“四谛”要义而仿照波罗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0368865.html
  • 安徽青阳县佛教的起源与发展

    1951年起闭关18年。   供奉肉身:释家向有供奉肉身之俗,认为这是出家人功行圆满,得道成佛的象征,尊之为肉身菩萨。其传统办法是:苦修僧人生前提出要求,坐化前十天半月拒不进食,圆寂后由弟子将其遗体沐浴...九月十九日(分别为观音菩萨诞生、出家、得道日),民间做观音会。会日,妇女们邀朋结友组成“八姊妹、“十姊妹”集体上观音峰、观音庙拜佛求签,共进素餐。有的吃观音斋(又叫花斋),每年二、六、九月,自初一至十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5169326.html
  • 佛门中的二十四诸天

    世人居住的南赡部洲--引者注)土地,悉蒙汝护,乃至草木谷米从地有,皆由汝力。”(《地藏本愿经·地神护法品》)又据《大日经疏》卷四载,释迦初坐道场时,魔王唯恐释迦得道,领诸魔军、魔女向释迦轮番进攻诱惑,均遭败绩。魔王终于恼羞成怒,对释迦狂吼:“我所作之业,汝已为证,汝之福业谁当为证?”释迦垂无畏手指地。这时,大地轰然震动,坚牢地神从地中涌出半个身体向佛顶礼致敬,并唱声“我是证明”。于是释迦得道成佛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5869498.html
  • 浅析藏区天葬的人文地理

    “施舍”的葬法。   “施舍”是佛教最为倡导的行为准则。在佛教中,“施舍”是信徒的标志之一。它关系到信徒未来能否得道成佛,而“舍身”是布施的最高境界。佛经中有动人的“尸毗王以身救鸽”和“摩诃萨舍身...

    新巴·达娃扎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4185117.html
  • 中国诗僧现象的文化解读

    产生了一大批居士诗人或曰在家“诗僧”。他们以维摩居士为偶像,在世俗人间诗意地追慕着得道成佛的玄妙之境。《维摩诘经》在南朝时代就与“三玄”(即《周易》、《老》、《庄》)一并成了土大夫们须臾不离的宝贝,而...主义,将成佛的途径放在顿悟自性上,“一念悟时,众生是佛”。以至于穿衣吃饭,皆为佛事,挑水担柴,无非道场。人与佛、真与俗、尘世与天国等等之间的距离和差异便消泯无存、澹然如一了。这与“道不远人”、“道在物中...

    仪平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1985453.html